欧洲杯足彩app哪个好

图片

首页 > 政务公开 > 领导之窗 > 林琳 > 林琳主要活动

江门日报:17家海外华媒寻遗江门“海丝”

时间:2014-09-17 来源: 【字体:

  8月25日至27日,“2014海外华媒看广东——海上丝绸之路广东历史文化行”走进我市,由广东省侨办副主任林琳率领的、来自5大洲13个国家和地区的17家海外华文媒体组成的代表团,感受侨乡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,探寻江门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迹。人文江门,在“第三只眼”的独特视角呈现下,厚重而精彩。

 

  震撼人心的国际移民之路

 

  “海上丝绸之路,不仅是中外交通贸易之路,更是国际移民和文化交流之路!”8月25日上午,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团来到五邑大学考察时,五邑大学副校长张国雄教授对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概念进行了4个维度的精彩阐述。此外,五邑大学的石坚平教授还以“江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探源”为主题,通过大量史实,生动介绍了江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地位。

 

  随后,代表队成员来到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参观。从巨幅的华工修筑北美跨国铁路图到华人蔗工艰辛的蔗场生活场景,从“金山伯”的故事到新生代华侨奋斗打拼的事迹……一幕幕鲜活的华侨史,令代表团成员感慨不已。

 

  “非常生动,非常震撼,非常感动!”《欧洲华信报》社长徐品华连用三个“非常”表达了内心的激动。他说:“来自五邑的国际移民正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,把艰苦拼搏的华侨精神带到了世界各地!”

 

  印尼《千岛日报》记者黄抵江则在一幅放大的华人蔗工历史旧照前陷入了沉思。据一旁的张国雄介绍,当年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出洋的五邑华工,生活十分艰苦,有的难以忍受饥寒与痛苦,只能跳入滚烫的蔗汁锅中。“国际移民的历史首先是一部血泪挣扎的奋斗史,国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,正是对此最好的纪念,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,更应该在这一战略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。”黄抵江说。

 

  海边青花瓷碎片见证历史

 

  沿着历史的足迹,代表团一行又先后来到台山广海、上川岛等地考察。明代广海卫主要用于海岸警戒和护卫,被史家誉为“海上丝绸之路的守护者”,其中修筑于明洪武年间的烽火台至今保存完好,附近还留有刻着“海永无波”字样的摩崖石刻。“如此完好的古迹,足以印证江门在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的重要地位,政府可以增添一些保护设施,让古物流芳!”日本《留学生新闻》社长傅泳建议。

 

  而在上川岛的方济各纪念园、花碗坪遗址等处,中葡早期贸易和宗教文化交流的历史场景更是宛然如昨。海滩上,难以被沙土掩埋的,是来自明朝的瓷器碎片。重拾这些以青花色为主的瓷器碎片,底纹的十字图案、身着明代衣冠的外国人像清晰可见。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“瓷器之路”,而上川岛的花碗坪正是中葡重要的瓷器定点交易据点。“这些散落在海边的青花瓷碎片,也是江门海上丝绸之路最好的历史见证!”美国《亚省时报》副社长甄凯婴说。匈牙利华文周报《新导报》总编辑滕维杰则认为:“上川岛特别是花碗坪遗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,应该注意开放与保护并重,借鉴国外的相关先进经验,真正守护好这一文化富矿!”

 

  据悉,为期3天的江门之行,代表团还参观了梁启超故居,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、李锦记集团无限极有限公司,并考察了新会陈皮村。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会见了代表团,他希望来访的海外华文媒体,能用文字和镜头传播侨乡文化,特别是为江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做好宣传。市外侨局、新会区和台山市相关领导陪同了考察。

 

  花絮

 

  本报《探寻江门海上丝绸之路》系列报道获“点赞”

 

  “还有多的报纸吗?”这两天,不少海外华媒代表纷纷向记者询问。为配合我市“加盟”海上丝绸之路申遗,从7月16日起,本报“重磅”推出《探寻江门海上丝绸之路》系列报道,精美的制图,丰富的文字,独特的视角,获得了海外华媒的广泛关注和好评。从会场到古迹,从车行之余到船渡空隙,8期报道,文“靓”图更“炫”,成为本次江门之行,海外华媒代表人手一册的“文化导读物”。

 

  “你们的系列报道真是高大上!”滕维杰赞扬说。黄抵江则告诉记者:“《探寻江门海上丝绸之路》系列报道,我一直都有收集,希望欧洲杯足彩app哪个好人通过你们的系列报道,了解海上丝绸之路,了解江门!”

 

  江门日报见习记者 宣军